常州一名孕妇被三条宠物狗追击咬伤,为防狂犬病接种疫苗后不幸胎停流产,可狗主人仅愿赔偿 8000 到 1 万元,这样的赔付态度与孕妇承受的身心创伤相比,显得格外冷漠。怀一个孩子对家庭而言何其艰难,一场无妄之灾不仅夺走了未出世的生命,更给孕妇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,可在狗主人眼中,似乎只需覆盖疫苗费用便已足够,全然无视这起事件引发的连锁悲剧。目前双方已对簿公堂,所有人都在期盼法律能为受伤害的孕妇主持公道。
必须明确的是,被狗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是唯一的安全选择,即便伤人的狗已接种疫苗,也不能抱有任何侥幸 —— 狂犬病致死率高达 100%,这是不容触碰的生命红线。但对孕妇而言,这道 “保命题” 却成了两难选择:不接种疫苗有生命危险,接种后又可能影响胎儿。最终疫苗导致胎停流产的结果,看似是医疗选择的代价,实则根源全在狗主人的监管失职:若能看好自家狗,不让其在户外肆意追击路人,这场悲剧本可避免。
展开剩余44%狗主人的敷衍赔付,暴露出部分养犬人对责任的漠视。在他们看来,狗咬人不过是 “小事”,赔偿疫苗钱便已仁至义尽,却从未想过咬伤可能引发的连锁伤害。近年来恶犬伤人事件频发,究其根本,正是 “养犬责任” 的缺失:出门不牵绳、大型犬不戴口罩、任由宠物在公共区域撒野,这些看似微小的疏忽,往往藏着致命风险。而现有处罚力度的不足,更让部分人有恃无恐,觉得即便出事也只需 “花钱了事”。
要遏制此类悲剧,既需要养犬人守住责任底线,更需要法律长出 “牙齿”。国外的 “恶犬法案” 早已做出示范:若养犬致人重伤或死亡,主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,更需承担刑事责任,面临牢狱之灾。这种规定直击要害 —— 养犬人作为第一责任人,必须为宠物的行为全权负责。希望常州这起案件能推动对养犬责任的重新界定,让所有养犬人明白:养狗不是 “随心所欲”,而是 “责任在肩”,唯有管好自家宠物,才能守护他人的生命安全,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。
发布于:北京市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